仁心济世 大医精诚 ——记名老中医于荣光先生的医者风范
在四川省绵竹市,有一位医者,以仁心施仁术,以妙手济苍生,用近八十载的无私奉献,书写着我国中医传承的感人篇章。他,就是“于氏中医诊疗术”传承人、年逾八旬的名老中医于荣光先生。
家学渊源,恪守祖训承仁德
于荣光先生出生于1940年,系明代名臣于谦第十九世孙。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起便跟随祖父研习家传“于氏诊疗术”,深得其精髓。更为难得的是,他始终恪守“治病不行医”的祖训,将此作为毕生行医的圭臬。这份源自名门风骨与家族传承的坚守,奠定了他一生淡泊名利、倾情奉献的基石。
医术精湛,辨证施治克顽疾
“于氏中医诊疗术”以传统望闻问切为根基,凭借口传心授的秘方秘术,尤擅诊治各类疑难杂症。于老在肿瘤术后调理、慢性肝肾疾病、顽固性便秘、各类疑难杂症、癌症治疗等领域颇有建树,其对经典方剂如“二陈汤”的改良运用,强调道地药材与特定年份,如八年以上陈皮、三年以上陈艾,确保了疗效的卓著。
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二十年便秘得以治愈,到脑胶质瘤患者视力恢复;从让因脑梗坐轮椅三年的脑梗患者人大政协委员重新正常行走,到严重冠心病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从胰腺、乳腺癌患者指标向好,到抽动症患儿康复……无数被权威医院判定棘手的病例,在于老这里重现生机。近八十年来,他接诊患者超30万人次,不仅挽救了众多疑难杂症患者的生命,更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光。不仅兰州、香港、广东等全国各地各民族患者慕名专程而来,更有海外人士远渡重洋求医,其候诊室内挂满的感恩锦旗,无声诉说着三十万余康复患者的由衷敬意。
大爱无疆,仁心善行泽苍生
医者仁心,在于荣光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自七岁初次赠药起,七十余年如一日,他坚持免费为患者诊治施药,尤其倾力帮助经济困难群体,为前来求医问药的他们提供免费看病送药。他将大部分积蓄乃至退休金持续投入于此,在2015年1至9月期间,仅绵竹大唐博物馆一处便和夫人倪赛珍医师接诊17000余人,单日最高逾400人。这份“治病不行医”的纯粹,这种“广济苍生”的宏愿,超越了功利,闪耀着人性最温暖的光辉。
更令人感佩的是,众多受益者自愿成为志愿者,用生命影响生命,形成了善的循环与爱的接力。这不仅挽救了无数家庭、改变了个人命运,更让公益的力量不断壮大,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于老的公益历程实现了从“独善其身的坚守”到“兼济天下的创造”的升华:从个人无偿救治,发展到凝聚志愿者团队,再到与贵州省关岭县的深度合作,于老和夫人倪赛珍将公益模式和驱动区域医养旅产业相融合、有效的促进了关岭县医疗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文医双馨,传承文化建博物馆
于荣光先生与祖父亦是资深收藏家。怀着“让更多人欣赏藏品”的初心,在绵竹开发区支持下,他于2015年创建大唐博物馆。此举不仅为文物提供了展示空间,更使其坐诊之处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惠及更多患者的独特平台,实现了文脉传承与医道仁心的完美融合。
疫境担当,守正创新护安康
面对新冠疫情,于老亦展现出中医人的担当,积极探索运用中医药方法防治新冠肺炎及其变异株,为守护民众健康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与力量。
于荣光先生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数十年的无私奉献,完美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他是一位苍生大医,也是我国中医传承的典范,其仁心仁术,如山间清泉,静静流淌,润泽四方,值得我们永远的敬仰与颂扬。
甘肃 陈建华 楚才元 丁目迪 袁晓青 张淑萍 楚发元
北京 艾兴有 马 强
二0二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