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图侦新法“音轨分析法”的产生背景及应用思考 ——以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为例

时间:2023-11-20 10:02:36作者:马慧思来源:互联网

图像侦查作为当前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具有直观展示、客观真实、便捷高效等特点,备受办案民警的青睐。但在某些特定情景下,如关键人物或关键场景未发生在监控视频中,传统图侦工作思路便难以发挥作用。在一次非正常死亡事件警情处置的死因调查中,笔者结合过往从事新闻视频剪辑工作经验,创新“音轨分析法”作为传统图侦工作的补充手段,为妥善处置提供了关键证据支撑。

一、遭遇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难题

2023年6月26日早晨7时50分许,泗洪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接110指令称:在辖区某小区28号楼1单元门口,有一名男子摔死了。接警后,值班警力迅速抵达现场,发现在事发地点的单元通道屋檐平台上有一具老年男性的尸体,尸体面部、后脑勺下方有大量血迹,疑似高空坠亡。经法医勘验,确认该人系高空坠落导致颅脑损伤而死亡,且已死亡时间已超过3个小时。

(一)现场勘验情况。经现场勘验,死者体表仅有高空坠落的损伤痕迹,无其他外力造成的伤害特征。同时,事发地点楼梯间的6层至7层间平台有6处脚印、纹路与死者鞋底的花纹相符,西侧墙角靠有一根拐杖、经辨认系死者生前随身携带使用,北侧墙面的窗户上有明显攀爬痕迹。现场无打斗痕迹、无其他人员在场痕迹。

(二)走访调查情况。死者属于“五保户”,生前住在距离事发地点60米处的养老服务中心,并患有多种老年疾病、常年需要住院治疗。经走访发现,其为人较为平和,无各类矛盾纠纷情况,但曾因缺少亲人关爱而向他人表达过轻生念头。

(三)监控分析情况。通过对周边监控的提取校时、勘验分析,发现死者独自拄着拐杖于当日清晨4:12:56离开养老服务中心,4:14:02进入事发小区,4:14:50进入了事发楼栋,随后便消失于监控盲区。至尸体被发现前的3个多小时内,死者未在监控中再次出现。

(四)死因调查难点。在与死者亲属的沟通中,其亲属情绪激动,并提出“死者何时死亡”“死者腿脚不便,坠楼前是否有人帮助”等疑问,且不同意尸检。因此,如何精准的排除疑点成为善后处置的关键所在。但通过之前的相关情况,如依照常规思路,仅能确认死者身亡的大致时间段,无法精准推断死者坠楼时间,也难以准确排除跳楼前后是否有他人提供帮助。因此,常规的图侦工作方法陷入困境。

二、创新“音轨分析法”图侦新法

调查陷入困境后,民警立即转变思路,重点对距离事发地点3米远的2个监控探头开展工作,发现该处摄像头虽然无法反映死者的跳楼过程,但其具备拾音功能,且记录声音连续、完整。根据常识判断,如有重物从高处坠落,理应发出较大声响。但是,如何从长达3个多小时的视频背景音中,快速、准确的找到坠落的声音,又成为巨大的工作难题。因此,民警结合曾经从事视频剪辑工作的经验,临场创新“音轨分析法”,变图侦工作的紧盯“关键帧”为音轨分析的查找“关键峰”,迅速找到破局之路。

第一步,行为声音分析。通过之前对坠楼现场的勘验情况,发现坠楼窗口至尸体位置有约12米的高度差,通过物理知识计算可知,物体(尸体)从该处坠落至地面约需1.2秒。此外,在现场还发现坠楼窗口旁倒有一根金属拐杖,通过现场试验发现该拐杖倒地时会发出清脆声响。于是,合理推测坠楼行为发生前后,应产生两个声音——前一声为拐杖倒地声,声音清脆且音量不会太大;后一声为坠落地面声,声音沉闷且音量较大。

第二步,音轨样本提取。首先,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对监控视频进行音轨分离,进行可视化显示;而后,对监控的视频画面、伴随的音频声音同步情况进行比对,如发现误差及时校准。调查中,共收集到2个监控点位长达5个小时的8段监控视频,分离音频工作用时不到1分钟。

第三步,音轨波峰标记。首先,对监控视频的音轨图进行查看,找出明显高于环境噪音的峰值部分,并分别进行打点标记;随后,对音轨途中的每个高峰值部分的前后5秒声音进行复听,进一步排除与坠楼事件无关的环境噪音、生产噪音、生活噪音。调查中,共标记高峰值音轨点12处,每处进行3次复听后,耗时不到5分钟。

第四步,重点音轨研判。经过研判,发现在凌晨4:30:20,2个监控探头均记录到一声物品碰撞的清脆响声,1.2秒后又记录到一声重物坠落的沉闷巨响,与之前的行为声音分析结果相符。在对该段音轨波峰的反复研判后,发现朝向坠楼位置的监控探头记录的音量较大,背向坠楼位置的监控探头记录的音量较小,因此进一步印证了声音发生的位置为坠楼的方向。随后,结合之前法医现场勘验的判断,基本确认该段音轨波峰应系死者坠楼时发生,并合理推断死者坠楼时间为4:30:20。

第五步,音画结合反查。围绕上一步的推断,继续对该时点前后的监控视频内容进行反查,未发现死者坠楼前有人跟随至现场、坠楼后有人离开现场的情况。同时,通过对死者的通讯工具的检查,未发现有寻求他人帮助自杀等情况。结合之前现场勘验、走访调查等结果,确认死者系自杀身亡、排除案件嫌疑,全程耗时不足1小时。随后,民警将调查经过、结果通告死者亲属并得到认可,至此调查终结,

三、“音轨分析法”的应用场景及局限分析

在自然环境中,声音具有不可视性的特点。而且,从人体对感知器官的依赖程度而言,声音显然不如画面来的更具直观性、更有吸引力。因此,现有的图侦战法大多将视角聚焦在对于视频画面的深度研判方面,对于伴随视频的同步录音较少关注。然而,当前具备拾音功能的监控探头越来越普及,监控中所记载的声音也理应能够成为传统图侦手段的重要补充。笔者结合前述事件的成功经验,对“音轨分析法”的应用场景进行浅显分析。

(一)前端设备的功能性分析。音轨是声音的图形展示,但必须基于录音载体本身才能实现。只有监控探头本身具有录音功能,且能够完整、连续的记录现场声音,才具备“音轨分析法”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前端设备本身不具备录音功能,那便显然无法应用“音轨分析法”开展研判。

(二)现场声源的复杂性分析。参照物理学中的“白噪声”概念,视频监控中记录的环境噪音、生活噪音等大多保持在音轨图的较低峰值范围内,一般不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的研判价值。而音轨图的高峰值则意味着巨大声响的发生,必然会引起周边的人或动物产生过激反应。如果现场“白噪声”较为稳定,那么音轨图的高峰值便具有较高的研判价值;反之,“音轨分析法”则难以发挥作用。

(三)现场勘验的科学性分析。声音的产生、传播属于基础物理学范畴,因此要对发声源进行合理评估,而且必须基于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如前述事件处置中,民警通过现场勘验、实验计算,掌握了较为客观的比对依据作为“参照系”,才能在后期的音轨研判中准确甄别关键峰值。反之,如没有进行科学比对,而盲目的进行检索,则难以及时发现关键线索。

(四)研判工具的保密性分析。在上述事件的处置中,民警调取的监控视频属互联网监控,本身不具备私密特点和保密要求,因此可以合理的利用非公安内部软件进行研判。但是,如果相关案(事)件现场监控带有保密性质,则必须在内网电脑端,甚至是在相对应密级的电脑端进行研判。

四、“音轨分析法”的发展路径探索

“音轨分析法”作为执法执勤工作中“灵光一闪”的创新做法,其本身显然具有实践性特征和首创性价值,但由于该工作法还缺乏较为扎实的理论支撑及更为广泛的案例印证,因此亟待在后续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一是要打造较为规范的声音样本库。从声学角度来看,声音因其发声体的音质不同而定义为不同的“音色”;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声音因不同发声体材质的振动频率差异而进行科学分类。但从音轨分析的角度来看,仅需对不同物体材质、不同发声距离进行分类,即可取得较为客观、科学的研判结论。因此,如要进一步完善“音轨分析法”,就要打造一套相对规范、科学的声音样本库,以便于在研判时进行比对分析。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音轨研判算法。笔者在试图进行音轨分析的前期,面对诸多的音轨波峰也曾陷入困境——一方面,是难以确定应当纳入重点分析的波峰阙值;另一方面,是难以确定波峰声音与事件关联的可信度。对此,笔者通过对现场勘验情况的比对加以解决。未来,如要对“音轨分析法”进行科学完善,则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音轨研判算法,明确采信、关联的阙值,保证研判结果的科学性、可信度。

三是要开发高效便捷的专业软件工具。回顾前述事件的音轨分析过程,一个高效、易用的专业软件工具必不可少。目前,各类视频剪辑软件大多具备了音轨的提取、分离、显示等功能,但与日益完善的图侦工具相比,还存在时间测算不够精准、音量标准不够直观等短板。而且,如果将音轨分析作为一种研判分析的手段,不仅需要开发符合不同保密等级的软件工具,还势必需要对分析软件的功能进行加强,如:具备发声物体的辨别、发声部位的距离、声音来源的方向等,为进一步提高研判工作效率提供支撑。(泗洪县公安局 侯宝 崔立)

推荐阅读

  • 破局“红海”,潮咖咖啡以“4元+”战略与50万终端计划重塑中国咖啡市场格局

    当瑞幸与库迪的“9.9元价格战”硝烟未散,中国咖啡市场正以破竹之势迅猛扩张——2024年行业规模已逼近8000亿元,并预计于2025年突破万亿大关。在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中,一个名为“潮咖咖啡”的品牌以“4元+”的颠覆性……

    时间:2025-10-30 12:16:31
  •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正式发布丨浪潮云打造云上密码新模式

    条例解读 2023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3年修订版正式稿全文,《条例》在2023年4月14日国务院第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

    时间:2023-06-01 12:18:44
  • 开放数据,蔚然成林丨浪潮云聚力济南数字先锋城市建设

    11月1日,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正式发布“2023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和《中国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报告——省域》、《中国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报告——城市》。其中,浪潮云助力……

    时间:2023-11-06 11:13:13
  • 生活垃圾去了哪?探索低碳生活“绿色密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生活垃圾如何处理也日益被人所关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追求低碳环保的生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时尚。网络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每天人均产生生活垃……

    时间:2023-12-21 15:54:31
  • 全国首个!济南公共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落地

    近日,全国首个公共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以试点服务项目形式在济南正式落地,标志着济南市公共数据全面实现社会化流通,“数据要素×”行动将在济南市实现全新突破。 推动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发……

    时间:2024-04-15 10:47:57
  • 聚焦企业数智化,国企领导人培训班走进浪潮

    12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走进浪潮,进行现场考察学习,就财务数智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人力赋能新质生产力、AI落地实践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近年来,数智……

    时间:2024-12-24 09:24:44
  • 浪潮卓数大数据举办“数据要素×”职业教育生态伙伴研讨会

    为深入探索数据要素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8月9日,浪潮卓数大数据在济南举办“数据要素×”职业教育生态伙伴研讨会,与来自北京、河北等地的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绘生态协同新愿景。 浪潮卓数……

    时间:2025-08-12 16:32:56
  • 海若讲堂第四期丨浪潮云智玉龙:大模型赋能,打造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新引擎

    在大模型浪潮奔涌而来的今天,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大模型赋能底座,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7月18日,由浪潮云主办的……

    时间:2024-07-26 10:23:03
  • 画里画外皆风景!黄建南艺术馆在万绿湖景区开馆

    ■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10月4日,一座承载着艺术哲思与家乡情怀的文化新地标——万绿湖黄建南艺术馆在广东河源万绿湖5A景区正式开馆,为“生态万绿湖”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又一张闪亮的名片——“文化万绿湖”。 ……

    时间:2025-10-09 10:43:47
  • 浪潮海岳携手南京大数据集团,加快形成南京国资监管“一盘棋”

    近日,浪潮通软签约南京大数据集团,双方共同建设集团数据治理平台、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和企业组织机构基本信息系统。同时,还将共建南京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实现监管数据的在线填报、实时抓取、智能分析,构……

    时间:2023-08-02 11:16:02
随机推荐